纖維索纖維是最早進行阻燃處理的纖維。纖維素的耐久性阻燃加工目前已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
一、纖維素的燃燒過程
纖維素受熱后首先是水分蒸發(干燥),(合成)纖維軟化、熔融、溫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時發生分解和解聚,產生可燃性氣體、不燃性氣體和炭化殘渣。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即形成可燃性混合氣體,若溫度超過著火點則馬上著火.如果附近有火源也會引起燃燒。燃燒后產生熱、光、煙,其中的熱量又再加熱末燃燒部分,如此反復,就連續不斷地燃燒起來。
對纖維素進行阻燃加工,就是設法阻礙這種纖維的熱分解、抑制可燃性氣體生成,改變熱分解反應機理(化學機理),或者通過隔離熱和空氣以及稀釋可燃性氣體來達到阻燃目的。
二、纖維素的阻燃原理
纖維素阻燃整理的機理主要有以下4種理論。
1.覆蓋層理論
某些阻燃劑在高溫下能在纖維表面形成覆蓋層,具有隔絕作用,它一方面阻止氧氣供應,另一方面阻止可燃氣體向外擴散,從而達到阻燃目的。
2. 吸熱理論
阻燃劑在高溫下發生吸熱反應,從而降低溫度,阻止燃燒蔓延。
3. 不燃性氣體理論
4.催化脫水理論
阻燃劑在高溫下產生脫水荊,使纖維脫水炭化,從而減少可燃性氣體的產生。
上述4種阻燃機理既適用于纖維素,也適用于其他聚合物。
阻燃劑受熱分解產生的不燃性氣體稀釋了纖維素受熱分解產生的可燃性氣體濃度,或者捕捉了活潑的游離基而產生阻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