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玻璃纖維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巨大成效,最明顯的就是坩堝法生產技術由占主導地位(90%以上),降到了2004年的36.9%。而且,隨著池窯拉絲的快速發展,坩堝法比例仍將繼續下降,這也是玻璃纖維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雖然坩堝法比例逐年下降,但生產總量并沒有下降,而是穩中有升。這表明,產業集中度較高的池窯拉絲生產技術對我國玻璃纖維行業的發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動作用,但從總量上,并沒有取代坩堝法;坩堝法以其特有的優勢,在一定的領域仍有生存的空間。
(l)坩堝法生產技術現狀目前,池窯法生產的無堿粗紗的生產成本約3000元/t紗,而坩堝法同類產品僅無堿玻璃球的消耗費用就已約2900元/t紗,其生產成本在4500元/£紗以上。
在中堿增強基材生產方面,隧著中堿池窯拉絲與球窯通路拉絲的發展,生產成本與坩堝法相比大大降低,坩堝法的價格競爭力將越來越小,必將被池窯法取代。
目前我國坩堝法增強基材類產品產量約7萬~8萬噸,隨著池窯拉絲產能的快速膨脹,坩堝法生產的增強基材由于在質量與成本上的劣勢,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因此,坩堝法在增強基材的生產上,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市場壓力,今后的發展首先要回避與池窯競爭,主動退出粗紗商品紗的主流市場,而要以玻璃纖維后道制品為先導,自身配套生產玻璃纖維增強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