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火災中,火、煙氣以及毒性氣體往往通過電纜、電線和各類管道等穿越的孔洞向鄰近房屋或其他樓屢擴散,使火災事故擴大,造成嚴重后果。目前,國內外一般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堵塞于各種開口,形成建筑物的被動防火系統,以阻止火災蔓延和防止有毒氣體擴散,將火災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減少火災造成的損失,同時減輕滅火的難度。
我國的建筑貫穿防火封堵行業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首先由上海、四川消防科學研究所研制出有機(塑性)防火堵料和無機(速固)防火墻料,后來相繼研制出阻火包(防火枕)、防火包帶等系列產品。目前國內的貫穿防火封堵材料的生產廠家基本上延續著上述系列產品組織生產,并進行建筑物的防火封堵施工。上述產品在多個行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于減少火災所造成的損失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新型建筑結構的不斷出現,各行業對建筑貫穿防火封堵產品的綜合技術性能和環保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產品逐漸顯露出在實際應用中的局限性。例如,一些產品基本上不具有顯著的膨脹性能。發生火災后,火焰和有毒氣體就可能通過電纜絕緣層等燒蝕后留下的孔隙蔓延,從而不能滿足通訊、鐵路信號系統等新興行業中的集束電纜、高填充率電纜井的防火要求,很難達到有效的封堵效果。另外,我國的建筑防火封堵產品生產企業均為中、小型企業,未形成研發更新產品的能力。各企業生產的防火封堵產品單一,未形成系列化,并且技術含量低,特別是針對不同的貫穿物、貫穿結構及不同的使用場所而應具有一定特性的防火封堵材料更是缺乏,無法對現代建筑結構的不同防火要求提出被動防火工程的系統解決方案。
隨著國際上熱膨脹防火技術的不斷發展,研制和應用具有高效膨脹阻燃性能、滿足環保要求、施工更加方便,并且價格相對低廉的新型系列建筑貫穿防火封堵產品,已經越來越受到本行業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