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火卷簾的自動控制防火卷簾系統的自動控制是否合理,是關系到火災時能否有效地疏散人員和阻止火勢蔓延的大問題。對此,國家尚無明確的規定和要求。筆者總結多年來檢驗工作的實踐認為,防火卷簾的自動控制,應在接到一個或兩個獨立的火災信號后才能啟動。也就是說,防火卷簾的防護區內應設置一種火災探測器或一組兩種不同類型的火災探測器。只有當一種火災探測器或兩種不同類型的火災探測器作用在火災狀態下,控制設備才能發出聲響報警信號,防火卷簾則由上死點下降至全閉,有效地阻止火勢的蔓延。
但是,對于設置在不同部位的防火卷簾的自動控制,也應有所區別。1.設置在非疏散通道口處的防火卷簾。這些部位的防火卷簾,主要是為了阻止火勢的蔓延,勿需人員疏散。為此,在火災狀態下,當控制設備接收到一種火災探測器的報警信號,則發出報警聲響,防火卷簾由上死點下降至全閉,如設有水幕,水幕同時噴水。
2.設置在疏散通道口處的防火卷簾。為了既保證人員疏散,又要阻止火勢的蔓延,在火災狀態下,當控制設備接收到第一種火災探測器(感煙火災探測器)報警信號后,則發出慢變調聲響,防火卷簾由上死點下降到距地面1.8~2.3m處(中位)定位;當控制設備接收到第二種火災探測器(感溫火災探測器)報警信號后,則發出快變調聲響,防火卷簾經30~40s延時,再由中位下降至全閉,如設有水幕,水幕同時噴水。
3.設置在防火分區處的防火卷簾,應在防火卷簾的兩側設置火災探測器,如若是非疏散通道口處的防火卷簾,當控制設備接收到防火卷簾任何一側的一種火災探測器報警信號后,則發出報警聲響,防火卷簾由上死點下降至全閉,如設有水幕,水幕同時噴水;如若是疏散通道口處的防火卷簾,當控制設備接收到防火卷簾任何一側的第一種火災探測器報警信號后,則發出慢變調聲響,防火卷簾由上死點下降至距地面1.8~2.3m處(中位)定位;當控制設備接收到任何一側的第二種火災探測器的報警信號后,則發出快變調聲響,防火卷簾經30~40s延時,再由中位下降至全閉,如設有水幕,水幕同時噴水。只有這樣實施自動控制,防火卷簾才能有效地達到既保證人員安全疏散,又能有效地阻止火勢蔓延的目的。
二、火災探測器距簾板的距離在防火卷簾系統中,火災探測器是火災狀態下控制防火卷簾自動下降的重要設備。而火災探測器距簾板距離的大小,對于防火卷簾能否在火勢蔓延到來之時就下降,與有效地阻止火勢蔓延有直接關系。防火卷簾系統中的火災探測器距簾板究竟多遠為好,國家也無規定。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應考慮以下諸因素.火場上煙霧的流速。發生火災時,煙在垂直方向流動時的流速約3~5m/s,而煙在平面上流動的流速約0.5m/s,比人在火場中的行動速度要快。2.防火卷簾下降速度。《鋼質防火卷簾通用技術條件》(GB14102-93)第5.10.1條規定:“洞口高度小于2m,2~6m/min;洞口高度2~5m,2.5~6.5m/min;洞口高度大于5m,3~9m/min”。總的平均下降速度約為0.8cm/s左右。3.報警延時時間。
《火災報警控制器通用技術條件》(GB4717-93)第4.2.1.11條規定:“火災報警控制器內或由其控制的查詢、中斷、判斷及數據處理等操作,對于接收火災報警信號的延時應不超過10s”。這就是說,在火災狀態下控制設備在10s內就能接收到火災報警信號,并發出控制指令和聲響信號,啟動控制設備。4.探測器保護半徑。《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第6.1.2條規定:由于房間的高度和坡度不同,火災探測器的保護半徑和面積也不一樣,如感溫探測器,當地面面積大于30m2或小于或等于30m2,房間高度小于或等于8m時,其保護半徑分別為3.6m和4.4m。綜上所述,如火災探測器距簾板太近,火災時,未等簾板由上死點下降,火勢就蔓延過防火卷簾,防火卷簾就失去了阻止火勢蔓延的作用。
如火災探測器(以感溫探測器為準)距簾板大于3.6m,而防火卷簾附近就有了探測器的盲區,火災狀態下,防火卷簾同樣有失去阻止火勢蔓延的危險。為了使探測器及時探測到防護區內著火情況,能在火勢蔓延到防火卷簾之前,防火卷簾就啟動下降,有效地阻止火勢的蔓延,火災探測器距簾板表面的水平距離3~3.5m為佳,兩種火災探測器之間的距離應大于1m,而距洞口邊緣的水平距離應為0.5~1m。火災探測器不僅是一種消防設施,而且又是一種裝飾品的點綴,應使其設置均勻、對稱。
總之,既給人以美的感覺,遇有火災時,又能有效地阻止火勢的蔓延,保護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同時,期望國家有關部門及時制定防火卷簾系統設計規范和防火卷簾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以便使設計、施工、檢驗和監督管理部門有個統一的依據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