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思想是世界公認的軍事法則。這是中國人的自豪。所有的軍事著作中無不引用,如數家珍。我認為應該從時代發展的角度認識和研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原則,將它作為發展的對象來認識,才對得起老祖宗。
(一)“知己知彼”最初在古時候可能僅僅是決策時的一個要求或參考,是附著于決策的方法,并不是很重要的軍事原則。因為那時代戰爭形式很簡單,幾乎一場戰役就是一次戰爭,戰役的勝負就是戰爭的勝敗。隨著戰爭的發展,戰爭形式越來越復雜,謀略使用越來越多,“知己知彼”的重要性不斷增加。逐漸使得“知己知彼”不再是簡單的要求,而是上升為軍事原則,更成為軍事法則。認識“知己知彼”的發展,有助于認識“軍事”與“戰略”的區別,也有助于科學的運用“知己知彼”原則。
(二)“知己知彼”原則在運用中受到軍事思想或戰略思想的制約,同時受到戰略意識的制約。軍事家的軍事思想或戰略思想水平越高,對于“知己知彼”原則的運用越深入越成熟。軍事家的戰略意識越強,則運用“知己知彼”原則就越自覺越自如。中國戰爭中有許多事例說明,所有的軍事家都知道要“知己知彼”,但是很難做到“知己知彼”。經常是由于驕傲或輕敵,沒有注意對手的變化,導致打了敗仗。還有不少軍事指揮員囿于自己的經驗,把“知己知彼”局限于自己的思想水平,不懂得戰爭形式的變化,“知己知彼”的內涵會有很大發展,會有很多新的內容。比如解放戰爭初期(比如山海關的戰斗,甚至淮海戰役中),一些軍事指揮員的軍事思想沒有提升,還按照十年內戰時期的認識對付國民黨軍隊的進攻,不懂得對手已經變化了,不懂得“知己知彼”有了新的內容,不懂得要有新的方法才可以“知己知彼”,以致造成了失利。
另一方面積極主動運用“知己知彼”的原則,也會促進軍事思想的提升和完善,提高戰略意識。
不懂得“知己知彼”原則及其運用要受到一定的軍事思想制約和一定的戰略意識制約,是目前軍事理論研究中的空缺。
(三)“知己知彼”軍事原則的內涵不僅僅是“知其然”,更重要的是“知其所以然”。這是廣義的“知”,即包含“知”、“懂”、“悟”等三個方面。
“知己知彼”的“知”不僅僅是情報和信息的取得和整理。戰爭形式發展越來越復雜,收集和整理情報和信息已經不足以正確的認識戰事的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更何況,整理信息和情報的方法決定了它們的有用性和有效性。
“知己知彼”更要求“懂”,即“懂”得變化,懂得戰場變化,對手變化,自己的變化,懂得變化規律,懂得變化莫測。“懂”,決定于思想方法和認識方法。因此要運用“知己知彼”原則,要做到“懂”,就要不斷的學習新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尤其要將科學的系統知識與戰場的實踐經驗知識組織起來,統一起來。沒有戰場的實踐經驗知識,就不可能“知己知彼”。很多軍事專著文章,把“知己知彼”當作“按圖索驥”。
“悟”是要有自覺的意識。對任何實踐來講,最難的就是有自覺意識。“知己知彼”最難的是“知己”,難以真正的“知己”。由于認識往往會受到思維定勢的影響和意識疲勞的干擾,所以對于自己的潛在的細微變化,經常會忽略或忘記。解放戰爭中期,不少國民黨軍官不能夠客觀的認識戰事發展,或由于思維定式的制約,或由于意識疲勞,這也就決定了他們不可能真正做到“知己”。
(四)運用“知己知彼”原則,最重要的作用是保證戰略預見的正確性。進行復雜的軍事戰爭要求有正確的科學的戰略預見。沒有正確的戰略預見,就沒有正確的軍事指揮。毛澤東曾經講:沒有預見就不能領導。在戰爭中是否能夠正確的戰略預見,是戰略家與軍事家的根本區別。
“知己知彼”就是要預見戰爭發展的趨勢、戰爭的轉折和階段、以及戰爭發展的結局可能等。沒有預見,就沒有機會,就不能創造機會。在現代戰爭中,一切戰略構想和戰役組織等,都要依據正確的戰略預見,通過創造機會和利用機會實現戰略意圖。不懂得或者忘記戰略預見是運用“知己知彼”軍事原則的最重要的方向,就不能夠指揮現代戰爭。
(五)戰爭中交戰的雙方是統一的,是一個戰爭整體。因此運用“知己知彼”原則要依據統籌原理。不能是任意的、僅僅依據自己一方的狀況和要求。淮海戰役后,一個國民黨軍將領承認,粟裕不僅指揮了解放軍,還指揮了對手國民黨軍。運用“知己知彼”原則,是從上到下,從整體到部分(就是說要從雙方的態勢關系去“知己知彼”,不知道雙方的態勢,所謂的“知己知彼”就沒有意義,就不是真正的“知己知彼”),從不對稱到對稱的不間斷過程。在戰爭中,任何一個層次或任何一個局部的指揮員都要做到“知己知彼”。但是只有把本層次或部分的情況在與更高層次或整體情況統一時,達到對稱時,才可以說真正的“知己知彼”了。粟裕大將之為常勝將軍,就在于他的“知己知彼”,是將每一場戰役都與戰場全局聯系起來看,統一起來研究(全局就是“趨勢和態勢和均勢的統一”)。只有當組織的戰役與全局統一時,他才策劃和組織戰役。而不是僅僅針對當前組織戰役愿望和要求,去了解對方的情況,在本層次“知己知彼”。這種運用統籌方法的“知己知彼”是從上到下的過程,從整體到局部的過程。
(六)“知己知彼”原則及其運用隨著戰爭的發展而發展。一方面是整體性的發展。另一方面是復雜性的發展。“知己知彼”不僅要知道雙方行動的必然性,更要知道雙方行動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復雜戰爭形式中,由于戰爭要素不斷增加,變化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多。這就使得知道各種可能性成為重要的問題。由于整體性的發展,組織內部的關系更為復雜和相互依賴,任何細微的局部變化都可能產生重要的作用。因而“知己知彼”原則的運用也會出現新的特點和新的形式。如當代美國發動的各種戰爭,總是緊緊的限制打擊對象和打擊范圍,以及打擊的程序。如果超出既定的范圍和對象以及程序,必定會由于細微的破壞遭到重大的損失。因此對美國軍事戰爭的“知己知彼”,更在于知曉他的范圍和對象及程序,而不僅僅是美國軍事力量及部署。從近些年的經驗看,美國是不敢碰“人民戰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