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企業信息化
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情報對于一場戰爭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都說商場如戰場,對于一個企業而言,情報也是非常重要。在IT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一個企業的情報搜集和分析能力甚至能決定一個企業的生死存亡,也是一個企業信息化是否成功的重要標志。
從《三星崛起之道》,我們看到了三星高度完善的信息掌控力。可是三星是怎么做到的呢?我們再一起看看三星的具體措施:
高度重視企業信息化意識
Ø 李秉哲、李健熙等高層管理人員從自身做起,堅持寫便條
Ø 建立企業知識庫
Ø 營造積極分享知識的氛圍
實施企業人才資源信息化策略
Ø 對優秀職員實施為期一年的海外研修制度,使之成為該地區的專家,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網
Ø 公司領導人和干部派往海外著名大學或機構去進修,接收國際法規、專制、金融等方面的特殊教育,以培養他們的國外工作能力
Ø 實施人才本地化策略,外聘本地高管、著名高校畢業生
Ø 在公司成立未來策略小組,聘請諸如David Steel之類的行業精英
Ø 企劃調查部每周會把匯集的信息情報制作成報告書,每周三召開資訊情報會議,向400位職員分發信息報告文檔。
Ø 每年組織100多名職員參加信息化培訓,包括信息判斷、知識識別、情報分析等,致力于提高員工的情報收集和分析能力
重視企業信息化的資金投入
Ø 1993年至2001年,僅在ERP方面的投入就達到7000億韓元,其中海外占到1000億韓元
Ø 截止2004年,企業信息化的資金投入已經累計達到5000萬元
Ø 每年將總營業額的7%以上投資在技術與研發領域,2005年技術研發投資占銷售額的9.4%,2006年技術研發投資占銷售額的9.5%
建立合理的信息化授權體系
Ø 70%-80%以上的信息向所有員工開放,只有跟公司戰略有關的信息才只對公司高層開放
加強企業信息化的合作與保護
Ø 與美國、日本家電、信息通信以及半導體部門進行合作,與索尼、東芝、NEC、摩托羅拉、西門子等頂尖公司竭誠戰略聯盟,通過簽訂技術轉讓協議、在發達國家收購掌握高新技術企業的方式,實現資源互補,甚至與索尼相互開放專利庫
Ø 成立IP戰略事務所,專門負責處理專利事務
三星在逐步完善企業的信息化時,其領先優勢自然逐步加大。因此他們才敢于提出,同類產品要比日本同行業的研發進度提前3-6個月,比國內競爭者領先6個月,比歐美同行業的研發速度提前1年左右。沒有足夠的底氣,是說不起大話的。當然,三星并不是從1938年創立起就很強大,其企業信息化也不是一開始就有過人之處。我們知道,三星也是在不斷努力學習和趕超日本企業。
在二次大戰之前,日本政府派出大量情報出訪中國,從而掌握了非常重要的戰爭情報,為日本后來肆無忌憚的大規模入境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日本工業在戰后的迅速崛起,其重要功臣之一就是日本的情報系統。二戰后,日本約有1萬多人被派到美國學習新工藝和管理技術,并陸續學成回國。美國人調查研究后大吃一驚:這些日本人僅僅花費了25億美元,就幾乎把西方的所有技術都搞到了手,而這筆花費僅占美國每年研究經費的十分之一。